pp电子白领灰色收入最狠行业曝光 房产行业名列其中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2-09-04
 在改革开放前,内地没有“灰色收入”这个词;改革开放后,经济日趋活跃,社会各类群体的收入随之出现多样性。人们把合法的工资、奖金、补贴等称为“白色收入”,把违法收入称为“黑色收入”,至于还有那么一种介乎于白色与黑色之间的收入,人们说不清道不明,更多的时候是不便点明,“你知我知就够了”,于是便有了“灰色收入”的叫法。  目前教师们的“灰色收入”主要来自开辅导班和“走穴”。一位大学教授说,自己一个星期

  在改革开放前,内地没有“灰色收入”这个词;改革开放后,经济日趋活跃,社会各类群体的收入随之出现多样性。人们把合法的工资、奖金、补贴等称为“白色收入”,把违法收入称为“黑色收入”,至于还有那么一种介乎于白色与黑色之间的收入,人们说不清道不明,更多的时候是不便点明,“你知我知就够了”,于是便有了“灰色收入”的叫法。

  目前教师们的“灰色收入”主要来自开辅导班和“走穴”。一位大学教授说,自己一个星期有12次“友情客串”,身心疲惫。上课时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对于收入所得,他认为都是“辛苦钱,合情合理”。另外,老师在校外搞创收的形式五花八门,诸如讲学、做学术报告、代课、当家教、兼职顾问等等,而与社会应用、市场需求关系紧密的学科老师,如经济、金融、会计、法律、外语等,搞校外创收的机会更是多,有的一天至少千元。

  这可说是“灰色收入”最丰厚的行业,拿、吃回扣和“走穴”,已经到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地步。普通人日常看个病,特别是动个手术,给主刀医生、帮忙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分别送,都是公开的秘密。一位医生接受采访时说,在医院这个圈子里收是很普遍的事,你可以问一下医护人员,只要是说良心话的,谁敢说自己没有收受过?医生走穴,主要是一些知名度高的医生和外科医生,到“下边医院”去一次,进帐一二千元是家常便饭,而著名医院医生更可拿到五千至一万。吃药品回扣是医疗界“灰色收入”的另一种形式。

  除正常的年薪与年终奖之外,基金公司管理人员还有一块隐性收入,即按通常所谓的潜规则进行操作而获得的灰色收入。在投研体系,有很多资金会主动找基金经理,请他们代为操作,俗称为外盘,即公募基金经理兼做私募。另外,基金经理自己的钱也会通过亲属的账户或其他更隐蔽的帐户直接操作,俗称老鼠仓。由于有数百亿以至上千亿公募基金作后盾,享有先买先卖的优势,基金经理自己的老鼠仓每年在10倍左右。

  现在许多旅行社的导游根本就没有工资,有也只是象征性的给一点。旅行社不仅不给导游发工资,甚至还要求带团的导游按人头费上交给旅行社一笔不小的费用。“吃回扣”则是内地导游赚取“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旅游商品为导游和司机提供的回扣比率一般为购物额的20%-50%不等,同时往往还要向导游和旅行社支付“人头费”和“停车费”。所以,尽管有时游客早就没了购物欲望和购物可能,导游和司机还是要把旅游团往商铺里拉,因为只要停够时间,商店就得按人数给钱。“有时看到一个上百人的大团来了,我们心中更多的是紧张。如果没出活,光人头费加停车费就要付上几千元。”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一位珍珠店老板对此很是无奈地说。他的无奈是不敢得罪导游和司机,否则以后导游有“好团”也不会再往这里“导”了。

  社会上都知道保险公司定损员是个肥缺,尽管他们的月工资也就两三千元,但是由于定损员拥有出险程度的判断决定权,甚至赔与不赔都掌握在他们手里,所以灰色收入也就成家常便饭了。

  客户主动投怀送抱是想多赔点钱,而有些定损员背后与维修厂或者车主达成某种协议,按照定损额的一定比例提成。个别职业道德比较低的还可能很明显地索要报酬,否则就定得特低,该赔的也不赔了。有的保险公司管理不太完善,一个案子只有一个定损员出现场,这更为定损员主观处理赔偿金额提供了可乘之机。

  打比方,一个原装前车玻璃一千块,你可以报一千五,和车主商量好,换个原装的,那500就是自己的啦,如果车主不愿意给你那500块,你就给他换个一般的,主动权在你手里,能说会道才能来财,这也就是你们保险业所谓的灰色收入。

  当今连丧葬业也成为暴利行业,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家里死了亲人,家属宁愿多花点钱,把后事办得风光些,是其成为暴利的客观原因。业者往往看准死者家属心理,开设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一个进口价值只有上百元的骨灰盒,转卖到了死者家属手中,马上就变成了几百元、上千元。有家殡仪馆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以这种方式赚取暴利十几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名目不少的收费项目,如运尸费、抬尸费、小厅费等,并经常任意抬高收费标准,利用其行业垄断地位,强制死去家属开销,有的还要出难题,让死者家属不得不送上、礼品。晒份工作分享收获赢取精美迷你相框!

  媒体行业属于社会金字塔的,记者们却只有数千元的底薪。他们的那点月薪,根本不可能养车、养房、养家、应酬,由此,利用媒体资源与关系,媒体记者们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灰色收入层,灰色收入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他们那可怜的月薪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平面记者们的灰色收入主要有发布费、车马费和礼品。只计算发布费,每月挣到0.5-2万元不成问题。而且这些稿件不只是记者们自己挑灯夜战,绝大部分来源于企业的公关机构,他们与记者谈好发布版面、时间与内容,并且按照字或篇来结算费用。

  老套路做亏了,就有人发掘新的赚钱方式。“粉丝经济”促成了一个新行当“粉头”。他们招募粉丝组织活动、在网上发帖,一笔笔钞票就到手。“粉头”对掌握的下线职业粉丝,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最下层的称为“蓝领”。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相同的LOGO,在各大娱乐活动现场为自己的偶像举海报、尖叫呐喊,目的只有一个造势。他们每人每场可拿到约50元报酬,如果活动多,一个月下来也能收入近2000元。职业粉丝的中层称为“白领”,主要负责在网上各大社区为偶像发支持帖,往娱乐媒体投稿,攻击竞争对手等。他们的收入往往一个月3000元左右。

  采购的灰色收入是众所 的,采购吃回扣就像回族人吃猪肉一样,有的吃,有的不吃,有的吃了不说,有的说了不吃,但是我想有一点跟是一样的:凡是吃了的在一起说话时肯定是不会说的!

  其实想想也正常,那么多供应商在那里摆着,我凭什么买你的东西?公司让我花1000元买东西,我为什么一定要买那个800的?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公司给的限额总是高于供货商的报价,所以也就给了采购人员以机会。比较好的采购人员,还会尽量选择正规产品,大厂商的产品,有些黑心的采购人员还要以次充好,以降低产品质量的代价中饱私囊,这样的采购就比较黑心了。

  装修公司的设计师收下材料商的回扣,再以高价替房东买下材料商的商品,这似乎成了人所共知的行业潜规则。举个例子说吧:一桶进价45元的乳胶漆,一般售价为60元,经销商则当着工人的面给消费者报价90元至100元,即使消费者砍价后降至80元,工人每桶还是会得到至少20元提成,聚酯漆利润较乳胶漆高,工人能拿到100元左右的提成。“羊毛出在羊身上,经销商是在保证自己利润的前提下与工人及装修公司合作的。但有时也会出现麻烦。按照正常售价出售的油漆用不完可以退回,但被提过回扣的高价油漆只有工人本人并加上回扣一起退货才可以。如果消费者单独退货,店主不会按照原来的高价退款。

  跑单的报关员工作实在辛苦,竞争又很激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主要还是因为回扣。通常报关员与海关的关系都比较好,一般来说都可以有回扣拿,不过这种通常是在货物发生问题被海关扣住的时候,比如手续、单证不全,报关员此时会以用钱来疏通的名义问货主要钱,有点敲诈的味道,但是因为货主知道货物本身来路有问题,所以也能任人宰割,因为报关员能帮你把货物顺利入关,这样你只损失一点好处费而已。

  会计的回扣可不像别的职业那么见不得人,明着拿都不商量,这回扣是受保护的。主要是因为税务机关在收税的时候,会对一些纳税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这其中一大部分是针对个人所得税的奖励,对于企业来讲,职工的个人所得税是从职工的工资里扣除的,一般企业与员工商定的工资都是税前工资,所以交多少税其实都是个人的负担,企业只是代扣。而个人所得税交的越多,得到的奖励也越多,所以会计往往会尽量提高你的所得税扣除标准。比如,稿费收入的征收比例是14%,但是如果按照兼职,征收比例就是20%,有些税前可扣除的项目也不给你扣了,以增加企业的个人所得税。企业也可以从奖励中拿出一部分来给会计人员,毕竟这也为企业创造了“营业外收入”。

  如果你是建筑项目经理:1、每次拨款,迟缓拨付或不足额拨付给包工头,加以旁敲侧击,那他们自会送钱上门来;2、在劳务分包队伍的引进上让给钱多的干;3、规定所有进场的协作队必须用项目部的商品混凝土(大点的项目有十几万方混凝土,1方拿十块钱就好了),经理入干股,只找一两个信得过的人以劳务队的形式分包出去;4、因与外部单位往来经费过多(其中部分是正常开销,部分是给别人送,部分可以入私囊),利用当前对中铁单位审计不严和内部审计不严的情况,无情地将过多的往来经费打入工程成本。5、挣钱了过年时应当拿出一部分照顾公司各领导。那样一个两到三年的项目作为项目经理收入个几百万是没问题的。

  一提到裁判pp电子,可能很多人都想到足球场上的“黑哨”,其实体育圈里的黑幕远比这个要多得多。最突出的就是全运会了,虽然有些项目的水平很一般,但是各个省市为了争夺全运会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曝出了有的队伍给裁判员只是为了让裁判员能够保证判罚的公平。体育盛会俨然成了一场经济的比拼。甚至有人为了达到一定的运动员级别,在一些地方性运动会上也采用这种手段。这在一些需要打分的项目上尤其明显,所以裁判们也都靠着比赛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车管所车辆检测站车辆送检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把要检测的车辆开进检测线进行检测。可别小看他们,你的车辆检测时合格与否,可全在他们手上,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他们每辆车每人收取一包香烟的外快,每辆车需额外支付香烟2包,每包20元,合计40元。按一地级市(人口150万)计算,每天100辆车需要年审检测,则他们的收入为2000元每天,月收入为6万,年收入为70万

  男士也许该怀疑,大宝是暴利产品吗?NO.这里的化妆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6.5元。惊讶么?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资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欧伯莱那些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呵呵女士们,现在不再认为你们往脸上涂抹的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了吧?在这里,女士是受害大头!

  小的时候我经常纳闷,既然烟草如此害人,不如国家直接立法禁止。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大家可以去查查中国每年纳税的榜单,烟草是的大户。大家知道,美国数年来表现的公司是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全世界都是如此。

  其中以个人清洁化学制品利润最恐怖。以牙膏为例,其中最贵的成分―发泡剂成本仅为60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而这600元的发泡剂足足能够装满6000只号的180克牙膏。剩余的有效成分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碳酸钙粉末每吨用量成本仅为120元左右,级的含氟牙膏其有效成分―单氟磷酸钠每吨成本不过100元。国产的低端产品就不算了,就算是用硅磨料的佳洁士,180克装市场零售价为13元左右,6000只能卖多少钱?洗头水就不说了,比这个更恐怖。

  在中国,由于金融业的相对垄断性,直接导致金融业的暴利。在申银万国的行业分类中,金融业类上市公司过去十年平均净资产率高达14.46%。这并奇怪,大家去看看银行的存贷利息差,全世界恐怕没有几个国家超过中国。

  这其中,非碳酸类果汁饮料的利润,市场零售价2块钱的果汁饮料连包装成本+设备成本只有7分钱,而易拉罐饮料则更低,仅有5分钱。

  从本质上讲,石油天然气是祖先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行业只有少数的几家大公司在做。打个洞,把地下的油抽出来就能卖钱,这样的好事给谁都能让它成为亿万富翁,大家去看看中东就清楚了。如果不去中东,在中国看看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奢侈与豪华就知道了,看看被判刑的那个中石油的老总每天的零花钱数字也就更清楚了。

  以五粮液酒厂为例,每吨粮食能够生产100市斤左右白酒,其中10市斤最品质好的是五粮液,其余则被用作什么五粮春啦、浏阳河啦类似低端产品。每吨粮食的收购价格大概是1600块钱左右,而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零售则可达到15000元左右。大家不要相信某些白酒所谓的N年陈酿,厂家没那耐心真的去陈酿,只不过是用现代工业的催化剂加快发酵过程罢了。

  中国的出版业同样处于管制状态。大中国13亿,仅仅不到1000家出版,小台湾2000多万人,超过2000家出版。以至于出版堕落到仅靠卖书号就能过小康日子的地步。中国出版业之乱像,和中国足球差不多。

  药品的暴利大家是知道的。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药品的利润应该是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比较以上行业,药品的设备、厂房及研发成本都要高出许多,所以只能排在第5.而进口药品的配方研发一般是在国外进行,导致其研发成本更高。虽然其有效成分不值几个钱,但厂家的时常出新却是实实在在的。当金六福卖不动的时候,五粮液可以注册一个金七福的品牌继续卖以前的酒,而药品却不行。新药就是新药,没听说过麦迪霉素淘汰以后改个名字继续卖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财务报表打出来看看,尤其是看其毛利率,吓人。像茅台这样的,10块的钱东西卖1000块,有钱人还争着去买。

  这东西是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从太阳神到脑白金,就从来没有一个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传效果。这里排行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由正规厂家通过正规配方生产的产品,并非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保健品在前两年的暴利状况已经改观了很多,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脑白金,虽说是购买美国的淘汰配方,但其不到200的售价比起其每单位十多元的成本(包括包装成本、配料成本、广告成本)来说,比例显然低了很多。与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的研发及设备成本相对较低,吃不死人就成,也别吃出事来。

  老百姓之所以看不起病,有两个原因,一是药价太贵,二是医生太,专开高价药,拿回扣。

  其中以移动通讯更甚,典型的一次投入长久的例子。GSM基站每台的造价约为人民币20万,但其确可以负担15万门的信号流量,以每人40元月租算,就算这15万人不打电线个基站。当然,移动通讯行业还有其他设备及科技成本投入,这里就不细算了,总之将其排在第七位比较合理。

  和石油化工一样,煤炭业是祖宗留给全中国人的财富。有些命好pp电子,生在山西,成为煤老板,就会富得流油。有人命不好,生在四川、湖南或河南,成为矿工,尤其是遇到瓦斯爆的矿工,就会一辈子不幸。

  任何软件在中国卖的都不好,这里只针对买正版的人。每张光盘的制造成本是9分钱,高档软件的包装成本不过5元钱,但软件的大头往往在于研发。WINDOWS98卖了近8年,赚的钱已经足够再研发40个WIN98了,但是这是外国。如果比尔盖茨生在中国,相信其早被饿死或还在中关村当装机工。

  比起冰箱彩电,小家电的成本,利润。飞利浦就是做小家电起家的大公司之一。其实,1800元的刮胡刀制造成本往往只比180元的刮胡刀高1.5-2倍,但在零售时却可以卖到10倍价钱。谁用飞利浦刮胡刀举手:您好几百的高科技产品其实也就值20块钱。

  在比亚迪、吉利等民营起来发展起来之前,一汽、二汽、东风汽车垄断了中国的市场,说白了就是帮助日本、德国、美国等大的汽车制造商充当中国市场的马前卒。搞了50年,中国汽车工业依然非常落后,越落后的行业,外国人越要宰你,这就直接导致了汽车的暴利。

  国外的汽车利润已经很透明了,每量成本在8000美金的车零售能卖到10000美金就不错。但国内却不然。本田飞度那种破车大家都觉得很便宜,其实那车在中国的售价足足比国际参考价高了1000美金。更低的材料成本,更低的人员成本,更高的利润,中国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天真的人为汽车真的便宜了。其实那群洋生产商正躲在被窝里偷着数钱呢。

  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为代表的通讯行业,由于国家授予的垄断权,进而堂而皇之地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更荒唐的是,过去装电话竟然要初装费,想起来都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发生中国的事。

  投资者可以从上述行业检查检查,出过多少牛股。垄断是暴利的根源,但假如这种垄断是行垄断,则是人民的悲哀。假如这种垄断不是行垄断,而是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自然垄断等,则属于的投资品种。

  中国作为一个千百年受着:“先成家,后立业”的人生模式影响国度。成家,有一个房子,成为一个婚姻成立的前提!有人笑谈:是中国的丈母娘,逼高了中国房价!确实,作为地产人,我们真的很感谢那些丈母娘。

  那么作为一个中国的青年,25岁到了一个成家的年纪。现在我负责的几个售楼处,婚房逐渐成为一个主流。买房子的99.99%需要按揭,买房子的90%在25-30岁之间。根据我的统计,只有不足5%是靠自己的实力,不需要家里的资助买房的。当然还有一些富二代,家里早在他几岁的时候就为他准备下几套婚房。这个毕竟大家就不要羡慕了,羡慕下去,只有撞墙死。

  举一个的例子:我一个别墅项目,一个某局局长,为他的儿子和情妇买了2套别墅,一个作为婚房,一个作为爱巢。我原本以为他孩子没有20也有18了,后来他小媳妇(离婚后再娶的)抱来的时候,才发现他儿子刚满月,老来得子,真是一大喜事啊,买一套别墅庆祝一下,我本来担心他儿子太小无法办贷款,这个局长倒是替我们着想,一次性2套全款900万,公务员知道低调,给我们财务转账,没有开着它的别克小车拉现金来。

  书归正传,为什么说穷二代,农二代,职二代,或者说普通青年为什么不要着急买房呢?

  作为一个地产的从业人员,我对地产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想把的观点如实的表述出来,给那些困扰到房子的巨大阴影下的年轻的人们一丝清新的空气,聊表慰藉。其实我研究过邻国,日本的青年是否也害怕丈母娘。我研究发现,日本青年结婚买房子也很贵,日本弹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价当然比较高(东京中等房价4万人民币左右),日本青年却不着急买房。日本青年怕买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赏美好生活的机会,也更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我们了,安家安心稳当的过生活,不惜借贷做房奴。 当然,上面只是一个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原因。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问题。谁有房,谁就是有为青年,谁没有房,谁就是坏孩子。现在的小妮对年轻人的评价标准大抵如此。

  首先,我想说大多数的国民被我们地产商人和媒体洗脑了现在不买,以后还会涨,房价永远比工资涨的快。现在不买,恐怕以后再也买不起了!

  事实线):我这里没有那些所谓的专家的数据,在用行业事实去驳倒这个谬论之前,我想先讲几个例子。现在的80后很难了解80前的一些事情,除非读书或者像老年人请教。我在研究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现象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媒体舆论引导经济的秘密。

  案例一:在70年代,电话刚刚兴起时候,就有舆论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富裕人群的象征,是身份的标志。那时候有一部电话,可以被神化到领导干部的层次。所以,在上海即使安一部电线多,也有很多人排队去买。图的啥?身份,面子,潮流!媒体舆论引导之。现在座机5000元?笑话,前不久,移动跑去家去,免费送了一台给我妈。我妈还嫌家里电话多。丢一边去了。

  案例二:结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pp电子。而80年代,结婚时“三大件”就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涨船高了,更新成电脑、空调和摩托车。 如今,结婚“三大件”被默认成“三大子”,即“房子、车子和票子。每一个时代的商品工业的大发展,都便随着舆论引导。不引导谁去拼命买彩电,洗衣机,不引导这些海量生产的产品卖给谁?这些企业怎么发展,国家怎么增加GDP?大家想过没有,昔日昂贵的电话,冰箱,彩电,现在说起来是不是不值得一提?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当需求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一段时间内,房子会疯狂上涨,加上中间投机倒把人的炒作,房子更是非理性上涨。更多的人,资金,热钱涌入这个行业,去疯狂的买地盖房子,我接触过的开发商有很多是做其他行业有点余钱的,看到自营经济一年赚的钱还没有一个楼盘一个月赚的多,pp电子个个疯 了一样涌入地产圈。做面粉的,卖鱼的,做鞋的,捣鼓蔬菜的,都涌入这个行业,疯狂买地,疯狂建房。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建房子。当房子的总量超过购房者的需求量时,结果会怎样?

  现在社会独生子很多,再过10年。最简单的估计: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还有1套房。还算平衡,等再过10年,双方父母去世,这样一家就3套房。再过10年,这个父母还会为孩子再买套房吗?到时候房子还会永远上涨吗?大家有房子住了,买房子的人少了,房子还在涨?卖给鬼去?

  国家十一五计划:其中一条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开始山东试点,大搞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3-5年部分试点农民可以住楼房,大大平抑四线城市的上涨。农村城镇化。这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并不是12亿人,10亿人是一二线城市就是城市化了。在美国也达不到。农民总归是大多数,而且未来新农村建设。传统的农民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是新农民的增加,有土地,有乡镇企业收入,有楼房住,去北京干嘛?扫大街去?当保安?搞笑。另外国家十二五计划规划提出:每年在一、二线万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5年就建3000万套,可以解决一亿涌入城市的新农民的需求。另外,据我5年从业经验表明:现在不仅是大城市,楼房空置率高,甚至县级市的楼房空置率也在迅速增加。济南我的一个客户有7套房,他们村(城中村改造,洪家楼附近)和他一样有4套房以上的村民占大多数。还有北京,温州的客户趁着全运会来济南炒房的,一出生就买一个单元。鲁能领秀城,交房1年多了,入住率不到50%。一多半的房子空着。房产税的征收,以3%计算,那些手里有3套房子的炒房客,每年上缴数十万的房产税。他们要换房贷和利息,又要交税,此时会有大量二手房出手。一个是进城减少,一个是房屋增加。城市化带来持续的房价上涨。这个谬论也不攻自破了。